第一章
良过的襦裙,裙角绣着樱花与青鸾,见了清瑶便笑着说:我们在东瀛建了‘小归墟’书院,学生们都盼着先生去讲讲中原的兰草。
是夜,清瑶在灯下给东瀛书院写信,顾云舟坐在她身边研磨,忽然说:明日陪我去趟归墟山吧,有些东西该拿出来了。
她抬头看他,发现他眼中有怀念与期待交织,像春日的潭水,清浅却深邃。
归墟山的密室在初夏的阳光中打开,清瑶握着母亲的青玉,触到石壁上新增的刻痕——不知何时,有人在归墟有玉旁刻了鹤已归巢四字,笔迹稚嫩却坚定,想必是哪个来许愿的女子所为。
顾云舟从石台上捧出一个铁盒,里面是母亲当年未寄出的书信,收信人栏写着不同的名字:张公公李娘子西域商队。
清瑶展开一封泛黄的信,看见母亲在信中说:若你收到这信,说明我已不在人世,但女子求学的火种,定要代代相传。
她其实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顾云舟的声音带着哽咽,这些信,是她留给天下女子的接力棒。
清瑶点头,将信件按地域分类,决定让陈墨玉带去安西,让阿樱带去东瀛,让苏婉儿带去塞北。
盛夏的暴雨中,归墟书院的第一批海外弟子启程。
清瑶站在码头,看着阿樱的商船缓缓离岸,船上载着书院的藏书、兰草种子、还有母亲的书信副本。
忽然,阿樱在船头举起一面旗帜,上面绣着青鸾与樱花,在风雨中猎猎作响。
先生,您看!巧儿指着天空。
一道彩虹横跨海面,恰好连接着商船与归墟山,像一座七彩的桥。
清瑶望着彩虹的尽头,想起母亲日记里的归墟纳海,终于明白,他们守护的火种,早已越过山海,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燎原。
是夜,清瑶与顾云舟坐在书院的老槐树下,听弟子们讲述白天看到的彩虹。
巧儿说那是青鸾的化身,柳如眉说那是天上的书院,陈墨玉则说那是女子们用知识架起的桥。
清瑶望着漫天星斗,忽然想起顾云舟曾说的青鸾星旁多了新星,如今那些新星已连成璀璨的星河。
顾云舟握住她的手,指尖触到她无名指上的银戒,戒面的青鸾纹路已被岁月磨得温润:琼琚,你后悔过吗
她抬头看他,看见他眼中倒映的灯火与星光:从不。若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推开那扇门,遇见你,然后一起点燃这把火。
夜风拂过老槐树,带来兰草与荷花的香气。
清瑶靠在顾云舟肩上,听见远处的更声与书院的夜读声交织,忽然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永远——不是没有苦难,而是与爱人并肩,将苦难酿成甘酒,将劫火化作星光,照亮后来者的路。
绣绷上的青鸾已绣完最后一根尾羽,它的翅膀下,是彩虹、商船、还有无数正在发芽的种子。
清瑶将绣绷轻轻收进母亲的梳妆盒,那里还躺着青玉、日记、以及陈墨玉临走前送的安西奇石。
她知道,这个盒子里装的是几代人的心血,是女子们用勇气与爱铸就的传奇。
第十八章
鹤鸣
秋分那天,归墟书院的兰草第三次结籽。
清瑶将种荚装进锦囊时,发现绒毛上沾着细小的金粉,像谁不小心撒了一把碎星。
顾云舟倚在门框上笑,手中捧着新刻的《青鸾传》书稿,书页间夹着东瀛弟子寄来的樱花笺。
陈墨玉在安西建了第一所女子武塾。
他指着信上的朱砂批注,她说那里的女子骑术比男子还要精湛。
清瑶接过信笺,看见字里行间画着骆驼与弯刀,忽然想起陈墨玉离开时坚定的眼神,那是她亲手点燃的火种在远方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