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法全然享受。

    我的餐桌总像有两个我:一个张开口的婴孩,另一个持刀的裁判。

    有时候我会怀疑,那一份基因检测,到底测出了什么

    是我的代谢属性

    还是我内心那颗,永远无法彻底快乐的心

    第三章:吃,是回家的方向

    我是在菜市场的巷口再次闻到红烧肉味的。

    那天是周六,天微凉,空气中混着一点霉气和油烟。巷口的老饭馆正把新出锅的红烧肉端出来,锅沿还挂着一撮炸黄的葱段。热油溅到糖色汁液上,发出哧啦一声,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把我打得魂魄归位。

    我站在那里,看着一大锅肥瘦相间的肉在锅里翻滚,香气像水一样顺着风浸进我的衣领。我想起了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奶奶就在厨房炒糖色。她会拿着一把老旧铁勺,慢慢把冰糖炒化成深褐色,等热气冲出来那一刻,我就知道:今天有肉吃了。

    我开始意识到,我真正想念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被食物照顾的那种感觉。

    食物,是生活对我们说我在你这边的方式。

    可当食物变成数据、公式、冷链快递的产物时,它也就失去了照顾人的能力。它成了我们照顾自己的工具。我们反而成了食物的奴隶。

    我盯着红烧肉看了很久,最后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门口写了一条微博:

    吃,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有人愿意为你熬一锅汤。

    我用了基因检测逃避了一切不完美的食物,也失去了所有不完美的温柔。

    那条微博意外地获得了不少转发,还有人留言:我也有过一样的阶段,好像吃得越健康,越觉得生活没味道。

    评论里出现了一个昵称叫康康的碗的人,他私信我:有兴趣来我们社区食疗课看看吗不是治病,就是一群人重新学会‘爱吃饭’。

    我犹豫了一下,回了好。

    社区食疗课是在市中心一个叫圆桌的小空间里开的。

    推开门那一刻,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屋里飘着锅巴粥的香气,长条桌上摆满了各种食材:芋头、南瓜、小米、绿豆、葱姜蒜,甚至还有一盆活跳跳的空心菜。

    欢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笑着走过来,你脸色好苍白啊,来,我们先煮点桂圆红枣茶。

    我下意识地想说:我血糖高……但还没出口,就被她按在了桌边:别怕,试试。

    我坐下来,看着她熟练地洗茶、加水、开火,一切动作慢得像电影的慢镜头。

    然后,是一堂关于如何炖一锅有灵魂的粥的分享课。

    主讲的是一个退休营养师,他用温柔又笨拙的普通话说:人吃饭这件事,是要和‘活’这个字挂钩的。我们活着不是为了修机器,是为了感知。吃进去的,不只是碳水、蛋白、脂肪,还有记忆和快乐。

    我突然红了眼眶。

    课后,他递给我一张卡片:下次我们教怎么做家传咸菜,吃的时候能想起小时候的夏天。

    那天我没有回家。我一个人在夜市上买了一块手工臭豆腐,一边吃一边大哭。

    不是因为它臭,是因为它太真实了。

    它告诉我:不是食物出了问题,是我们把生活过得太干净了,干净得连人味都洗没了。

    回到家,我重新打开冰箱,把那一盒又一盒定量功能餐全部清掉。

    我开始重新学习做饭。

    不是为了健康,是为了重拾热爱。

    我先是炖了一锅紫菜蛋花汤,蛋花打得太碎,紫菜太咸,喝起来像海水。但那是我三个月来第一次喝下带温度的汤。

    然后是炒豆角,我放了太多油,差点糊锅;接着做红糖糍粑,糯米团子在锅里黏成一坨,但我吃得满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基因完美饮食,丧失对食物的热爱简介 >基因完美饮食,丧失对食物的热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