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条上的字迹,突然想起科学课上,AI教师讲解完全变态发育时,漏掉的那句话:有些幼虫会在茧房里积蓄荧光,破茧时,能照亮整个夜晚。
他摸了摸耳后微凸的芯片,那里正在发热,像个即将孵化的茧。标本盒里的昆虫们沉默着,翅膀保持着飞行的姿态,而在它们下方,被母亲摔碎的碗筷碎片里,一点荧光苔藓的碎屑正倔强地亮着,像从制度的裂缝里,长出的第一根菌丝。
5
地下茎脉
社区公告栏的LED屏在梅雨季泛着雪花。林晓芸盯着昆虫生态葬礼的海报,荧光墨水印的蝴蝶翅膀上,写着允许孩子做一只不被编码的毛毛虫。小宇的指尖正在校服口袋里摩挲标本盒边缘,那里藏着只脱水的凤蝶——上周他在推土机下抢救的最后一只成虫。
走吧。她扯了扯儿子僵硬的手腕,电子学生证在袖口闪过蓝光,就当是……社会实践。话尾虚下去,像被梅雨打湿的纸。陈浩昨晚又在阳台鼓捣那堆二手零件,金属碰撞声混着失业金到账的短信提示,在凌晨三点织成张看不见的网。
湿地公园的泥路吸住鞋底。林晓芸看着二十几个孩子围成圈,用落叶给死去的螽斯做棺材,突然想起自己初中时,母亲在织厂宿舍用碎布头给她缝书包,说别老盯着课本,手要沾点地气。现在她的手正沾着泥——小宇蹲在腐叶堆前,用树枝戳开个被水泥封死的土堆。
是日本弓背蚁的巢。少年的声音像解冻的溪水,指甲缝里嵌着灰浆,水泥灌进去时,工蚁还在往幼虫身上盖土。他抬头望向母亲,睫毛上挂着雨珠,校服领口的机械蝴蝶胸针沾满泥点,它们用身体当承重墙,就像外婆当年——
话被雨声打断。穿工装的男人蹲下来,手里攥着台改装过的扫描仪:小朋友眼力不错,这是市政绿化用的机械蝴蝶,现在归我管。陈浩的袖口露出新烫的焊疤,和设备外壳的焦痕相得益彰,它能测土壤里的菌丝密度,比AI教师的社交值计算准多了。
葬礼结束时,管理员递来本《手工昆虫图鉴》。林晓芸摸着泛黄的扉页,1987年工厂技工培训教材的字样渗着机油印,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夜校笔记,纸页间夹着1989年的工厂改制文件,那句我们自己长出了菌丝像块烙铁,在记忆里发烫。
技能银行今天开业。管理员指着废弃的社区活动室,铁门上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铜牌还没摘,拿手艺换积分,能抵房贷。陈浩的眼睛亮起来,他上周画的适老化改造图纸正从背包里滑出,纸边画满机械蝴蝶的草图,翅膀末端是适老化扶手的弧度。
深夜的阳台成了工坊。陈浩用失业金买的二手3D打印机咔咔作响,小宇蹲在旁边给机械蝴蝶装生态传感器,荧光苔藓的汁液蹭在电路板上,竟让指示灯泛起柔和的绿。林晓芸数着丈夫工具箱里的改锥,突然发现每把都刻着编号——和母亲当年织机上的零件号一模一样。
试试这个。陈浩把蝴蝶放在她掌心,金属翅膀贴着皮肤震动,像某种濒死的心跳,能测你焦虑指数,比AI生成的报告准。传感器扫过她眉间的川字纹时,蝴蝶突然发出蜂鸣,翅膀指向卫生间方向——那里藏着小宇新做的生态箱,用过期的奥数习题册当基质。
社区活动室的白炽灯闪了三下。林晓芸攥着陈浩画的适老化改造图纸,看管理员在技能存折上盖下印章:换三个月房贷,够吗对方抬头时,她看见他胸前别着枚旧厂徽,齿轮图案中间,刻着只展翅的蝴蝶。
回家的路上,小宇突然拽住她的手。路灯在积水里碎成光斑,少年蹲下身,用树枝挑起块被踩扁的水泥——下面蜷着半只蚁后,触角还在动。它们会从裂缝里长出新的巢。他的指尖划过母亲手背上的茧,那里留着二十年前织厂女工的烫疤,就像外婆说的,虫蛀的苹果核里,总有没被算到的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