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小伙子们有心了。我也想为灾区做点什么,正好这车物资也是运过去的。

    车上装满了矿泉水、方便面和药品,都是学校紧急募捐来的救援物资。我们六个人挤在驾驶室里,一路向北。

    路越走越难走。到了德阳地界,就开始看到路面的裂缝和滑坡。很多地方只能单车通行,还时不时遇到落石。

    前面就是绵竹了,听说那边受灾也很严重。司机师傅指着前方。

    透过车窗,我看到了第一座倒塌的楼房。

    那是一栋六层的住宅楼,整个东侧完全垮塌,钢筋裸露在外,预制板散落一地。楼下聚集着很多人,有的在哭泣,有的在用手刨挖。

    停车!我喊道。

    志强,我们的目的地是汶川...李明提醒。

    救人要紧,汶川那边有专业救援队,这里更需要我们。我已经推开车门跳了下去。

    废墟现场一片混乱。很多都是附近的居民,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在挖掘——铁锹、镐头,甚至是徒手。

    我快步走到一个看起来像是现场负责人的中年男子面前:同志,我是川大土木工程系的学生,我能帮忙判断哪些位置可能还有幸存者。

    那人满脸疲惫,眼睛里布满血丝:你叫什么名字

    方志强。

    我是绵竹市建设局的王工,小方,你真的懂结构

    我点点头,从背包里掏出专业书和计算器:我可以根据建筑图纸和垮塌情况,推算出相对安全的空间位置。

    王工程师眼前一亮:太好了!我们这里缺的就是专业人才。走,我带你看看现场情况。

    接下来的六个小时,我几乎没有停下过。

    通过观察建筑的垮塌方式,我判断出了三个可能的生存空间。第一个位置在二楼的卫生间附近,因为管道井的支撑作用,那里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空间。第二个在四楼的楼梯间,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相对坚固。第三个在一楼的车库,因为层高较高,即使有坍塌也不至于完全封闭。

    救援人员按照我的指引开始重点挖掘。

    晚上9点,第一个幸存者被救出。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被困在二楼卫生间附近的空间里。当她被抬出来的那一刻,现场所有人都哭了。

    谢谢...谢谢你们...小女孩的妈妈跪在地上,抱着失而复得的女儿痛哭。

    我也忍不住红了眼眶。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自己学的这些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够拯救生命。

    接下来的三天里,我们又陆续救出了七个人。有老人,有孩子,还有一对新婚夫妇。每一次成功救援,都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我选择的这个专业,是有意义的。

    但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第四天上午,我们收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三楼的一个空间里确实有生命迹象,但救援通道太窄,专业设备又不够,只能眼睁睁地听着里面越来越微弱的敲击声,直到彻底安静下来。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废墟旁边,看着满天的星星发呆。

    小方,你还好吧王工程师走过来,在我身边坐下。

    王工,我在想,如果我们来得再早一点,如果我们的技术再好一点,是不是就能救更多的人

    王工程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拍拍我的肩膀:孩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这种灾难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但你说得对,我们确实需要更专业、更先进的救援技术。

    您觉得,我们国家的建筑抗震水平怎么样我问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

    实话实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一些老旧建筑,抗震设防严重不足。这次地震就是个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建筑安全。

    王工程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地震那年,我背起了整个村子简介 >地震那年,我背起了整个村子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