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头。

    可没过几天,风就变了向。不知从哪个角落传开,说那些黄白之物,哪是什么善人周济全是阿贵施展他那神鬼莫测的手段,取回来的!有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说亲眼看见阿贵在省城当铺门口转悠,眨眼工夫,一个阔太太腕子上沉甸甸的金镯子就不翼而飞,而阿贵正蹲在不远处的小摊上,慢悠悠地嘬着一碗馄饨。

    劫富济贫村东头的王老秀才捻着几根稀疏的胡子,在祠堂门口摇头晃脑,此乃侠盗之行,古已有之。然…终非正道啊!

    阿贵对此充耳不闻。他这次突然回来,实因北边那座大城的城门口,早已贴满了画着他肖像的通缉令,悬赏的银元数目高得吓人。风声鹤唳,这偏僻穷困的石坪,成了他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避风港。回村那日,他特意走到村口那株虬枝盘结的老槐树下,仰头看了许久,然后当着几个放牛娃的面,郑重其事地说:从今往后,阿贵这双手,只拿锄头,再不动别人家一针一线!若违此誓,有如此枝!说罢,他抬手,指间寒光一闪,一根拇指粗细的槐树枝应声而断,切口平滑如镜。

    几箱财物分发下去,阿贵在石坪的地位攀至顶峰。他的事迹被演绎得神乎其神,连他用篾刀片竹子的手艺,都被传成了能片金断玉的绝技。这名声,终于翻过了几道山梁,传到了乡里最大的地主——蔡老爷那高墙深院的耳朵里。

    蔡老爷五十开外,面团团一张富态脸,终日捻着几根稀疏的山羊胡,小眼睛里精光四射。石坪村大半田地都是他的产业。听了管家添油加醋的禀报,蔡老爷捻胡子的手顿了顿,眼珠转了转,脸上浮起一层莫测高深的笑意。神偷呵…有意思。他慢悠悠地呷了口盖碗茶,去,备份帖子,‘请’那位阿贵兄弟过府一叙。

    蔡家的青砖大院,在石坪村低矮的土屋群中,鹤立鸡群。阿贵穿着他那身宝蓝绸衫,踏入这高门大户时,神色平静。花厅里,蔡老爷皮笑肉不笑地让了座,寒暄几句,便切入正题:

    阿贵兄弟,你在外头的‘名声’,蔡某可是如雷贯耳啊。他拖长了调子,小眼睛紧盯着阿贵的脸,都说你手段通天,神鬼难测。今日蔡某倒想开开眼界,与你打个赌,如何

    赌约掷地有声:中秋月圆之夜,若阿贵能在天亮鸡鸣前,从蔡老爷家正房(中间那间)里,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那份锁在抽屉里的、关乎全村佃户身家性命的地契文书,蔡老爷便免了石坪村所有佃户当年的地租!若偷不到,阿贵就得当场签下卖身契,从此给蔡老爷当牛做马,至死方休!

    厅堂里伺候的下人屏住了呼吸。这赌注,一头是全村人的活路,一头是阿贵的终身自由。

    阿贵端坐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中指上那枚冰凉的貔貅金戒。他抬眼,目光扫过蔡老爷志在必得的笑脸,又仿佛穿透了花厅的雕花窗棂,看到了村头那些佝偻着腰在蔡家田里刨食的熟悉背影。半晌,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早已凉透的茶水,喉结滚动了一下。

    好。一个字,清晰干脆,中秋月圆,一言为定。

    ---

    中秋那晚,天公阴沉着脸。浓重的乌云像浸透了脏水的厚棉被,严严实实地捂住了天空,别说月亮,连颗星星都吝于露面。蔡家大院却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几十盏硕大的红纱灯笼,从高高的门楼一直挂到正房廊檐下,将青石板铺就的院子照得纤毫毕现。

    正房,那间存放着地契的中堂,成了风暴的中心。门窗紧闭,铁锁森然。十几个蔡府最精壮的家丁,手持碗口粗的枣木棍,在管家声嘶力竭的指挥下,将正房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棍棒拄地的声音沉闷而整齐,家丁们瞪圆了眼睛,警惕地扫视着灯笼光晕边缘的每一寸黑暗。空气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连秋虫都噤了声。

    蔡老爷端坐在正房对面的厢房里,面前摆着热茶和几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盗圣阿贵简介 >盗圣阿贵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