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反投降提纲-1
中国事变进到第二阶段,蒋介石政权宣传长期抗战,从事于国内之团结,但未能达到团结之目的。他方面,各国军需品之输入及苏联援助中国,这是事实。因此,帝国政府必须顾及此种事实,慎重处理此次事变。津浦线占领之时,临时[9]、维新两政府即刻实行合并,帝国政府对此极力加以支持,使能合并统一,并圆满健全发展。”敌以军部与外务省一个代表硬,一个代表软,但或硬中带软(军部之特务机关),或软中带硬(外务省),装红白脸。

    (18)徐州陷后,敌声言打到昆明。五月十九日徐州失陷,二十二日敌前线指挥官发表谈话,谓:“徐州攻陷,战争并未停止,战争步骤有三:第一步即徐州大战,第二步进攻汉口,第三步进攻重庆或昆明。”不亦硬哉!

    (19)六月十七日永井递信大臣发表谈话,谓必须打倒蒋政权:“目前政府之对华政策在于打倒蒋政权,援助新政府,建设新中国,奠定东亚永远之和平。其他政策亦须沿此路线进行。”

    (20)张高峰事变[10]时,外传日本向中国提出和平五条件:“日苏边境纠纷日烈,有成为大规模战争可能时,中日和平空气今日(八月五日)又盛传于香港,上午《孖刺西报》首传日本向中国求和五条件,下午各晚报均刊载。五条件是:A.日军退出占领区,但中国也不得驻军;B.承认“满洲国”;C.虹口、闸北、江湾,租给日本,定期九十九年;D.赔偿此次战争损失;E.共同防共。”(《星岛日报》二十七年八月五日,香港通讯)

    (21)板垣[11]的强硬论。七月一日板垣发表谈话:“在蒋政权依然存在之时,中日间绝无和平可能,今日日本不能再与蒋介石携手开和平谈判”。七月七日,事变一周年纪念日,板垣发表谈话:“今后战争,无论延长多少年,帝国所走之路只有一条(按:指以武力征服中国),除此以外,不能达到东洋百年之和平。”

    (22)设立对华院,总揽对华统治大权——总裁副总裁即五相。不但占领区,而且非占领区,均归其管辖。

    (23)九月二十九日军部赶走宇垣[12]。宇垣因对华政策与军部不合愤而辞职。

    3.武汉到现在——策略改变,由硬到软。

    (24)十月十二日占领广州,二十五日占领武汉,看见三十日蒋介石发表主张长期抗战的告国民书,故日本政府择了十一月三日明治纪念日即所谓天长节这一天发表了一个重要宣言,明显地表示改变策略。其要点为:A.“国民政府已为一地方政府,如继续抗日,则该政府歼灭以前,决不停止军事行动。”B.“日本之目的,在于建设东亚长治久安之新秩序,即日、华、满三国提携,树立政治、经济、文化等项互助连环之关系。”C.“至于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予拒绝。”政策已变,宣布废止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及必须建立伪政权之政策,声明可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但须蒋下野。

    (25)十二月二十二日近卫声明,即汪精卫通电拥护、蒋介石演说痛驳之声明。其要点:A.“中、日、满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的,互相结合,互相亲善,并实行共同防共,以及经济提携”;B.“因此,中国必须与‘满洲国’树立完全之国交关系”;C.“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在特定地点驻军防共,以内蒙作为特殊防共区域”;D.“中日经济提携:帝国臣民在中国内地有居住、营业之自由,在华北与内蒙予日本以开发与利用资源之便利”;E.“日本允许考虑交还租界,撤废治外法权”。重申十一月三日宣言的基本政策,加具体内容。只要降日,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允许蒋存在自此始)均可存在,华中、华南可以退出,华北是要的,但主权名义仍可不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简介 >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目录 > 反投降提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