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投降提纲-2
公式组织成整个相持阶段:武汉以后的暂时大部相持(目前局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相持,但因阵线不固,故此时还只能说是暂时的)——某时以后的小部相持——某时以后再来一个大部相持。
这种变化的主要特点,就是由阵线不巩固到阵线巩固。要长期相持,就要阵线巩固,有此条件,虽小亦能相持,无之虽大也不能。所以应力争数量之大(人多、地大),但主要的还在质量之强。所谓阵线巩固,就是抗日根据地之巩固加统一战线之巩固。
(九)华北确有相持形势,但这还是暂时的,我们提出“坚持华北游击战争”,是想把暂时变为长期。如果别处都黑暗了,剩下华北(同样,新四军,陕甘宁边区),那它虽在地域上人数上是局部的,但因已没有别的抗日军了,它成了唯一的抗日军,也就取得了战略相持的意义。这是困难局面,但我们也应准备。大半边天都黑了,剩下共产党抗日,我们也要干下去,也能干下去的。这样干个三年五年,唤醒人民,吸引友军,又逐渐形成新而大的抗日阵线,那时,我们就成了抗日救国的核心与领导力量。
所以,不论如何说,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道路是艰难的。
(十)目前,正是敌我关系(敌我力量)重新改组的时候,看谁争取多数,更看谁的质量较好,以决胜负之谁属。谁胜谁败,这问题目前未决,双方正重新准备条件。
阵线是必然会改组,也必然要改组的。我之同盟军的一部(地主资产阶级一部)可能改变为敌人的同盟军,但我决不让其全调去,我必须争取其另一部,也可能争取其另一部。我还有广大同盟军没有动员,中国农民,日本工农兵,国际无产阶级,苏联的力量,动员起来,便能制敌死命。
敌是反革命的,我是革命的,这个质的不同,决定最后胜利之属谁。但指挥战争的策略,尤其决定胜负之谁属。没有后者,单靠本质优良,胜利仍然没有的。
二、转变问题
(一)我们说准备自己,应付新的可能情况,应付可能的米亚哈,是在六中全会总路线之下的。在六中全会总路线下,准备对付可能的米亚哈(或哈恰),与准备在可能的米亚哈占领地区采取暂时的退却政策。到此为止,不能设想对六中全会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即是说,如果有转变的话,不是路线的转变,而是战术或策略之局部的暂时的转变,以防意外的袭击,这一点要首先弄清楚。我们要坚持过去的总路线。
(二)目前要极力争取的,用党的全力去争取的,是克服投降可能,争取多数抗日,拥护并帮助并监督并批评国民党与蒋,使之能够从反汪斗争中、从今后发展中克服投降倾向,这是目前的中心任务。
(三)因此应强调团结,强调统一,强调国共长期合作,而不是强调其他东西。也只有强调这些才能克服投降危机,也只有强调这些才能更好地准备自己,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切为了孤立投降派而不是使自己孤立。
三、几个策略问题
(一)巩固党问题(组织上的紧缩政策)。去年三月会议[28]决定大大发展党之后,党已在全国有了大数量的发展。现在的任务是巩固它,故须暂时地一般地停止发展。当然不是一个也不准入党,有些地方还是应发展。停止发展为的是便于清理、除奸和教育,将来还是要再发展的。
(二)党应好好保护新党员新干部,主要责任在老党员老干部身上。新老党员新老干部之间,一定要弄好,如弄不好,老党员老干部负其主责。有完全的理由给新党员新干部以原谅,而对老党员老干部则没有这种理由。此问题过去存在着某些不正确观点。这事,与主力部队和地方游击部队的关系大略相同。
要从新党员中提拔大批的干部。
(三)要加紧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