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中国模式
M个人电脑,联想可以借助IBM长期建立起来的声誉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这显然比联想自己打造品牌更加便捷。2008年,联想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第499位,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家。2009年,柳传志重出江湖,担任联想董事局主席,无论怎样,都显示出中国第一代创业家志在千里,勇挑重担的可贵精神。

    第二代:潮流创业家(1993~2003年)

    第二代是赶潮流的创业者。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义无反顾地加速转轨,全国立即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办公司热,在政府官员中出现了下海经商热。这些“潮流创业家”以对中国大趋势的准确把握,赢得商业先机。

    商业机会浪潮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汹涌而来,“潮流派”得益于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与第一代创业家相比,中国的企业法制建设有了从无到有的飞跃。199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并于1994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应该说,《公司法》是在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大胆借鉴、吸收了一些国际公司法的成果。但同时,注册资本的门槛对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高的。《公司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下列最低限额:(一)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二)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三)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30万元;(四)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10万元。尽管如此,1993年的《公司法》仍开创了企业规范化建立和运行的先河。“潮流创业家”是中国公司制度的试水者和实践者,和之前的“野蛮成长”的第一代创业家相比,他们更具有公司治理结构体验和对股权的意识。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民营企业的数量从24万家增加到300万家。

    在这种大趋势下,谁先模仿市场经济中已经被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谁就赢得了先机。1993年中国《管理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陈东升下海了,他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远见,准确地预见到中国的发展趋势。在上海新锦江饭店的商务用纸上,陈东升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1992年12月14日参加日中经济考察团前夕,在岳母家,听内弟谈到组建保险公司一事,受到启发,带动自己也想组建保险公司之事。”仅仅两天之后,陈东升就构思了组建人寿保险公司的方案。1996年,泰康人寿成立。今天,陈东升领导泰康人寿,率先推出家庭保险产品,不断开拓创新,稳健增长,成为中国五大人寿保险公司之一,2009年“中国500强”的前100位,累计为国家纳税30多亿元,提供就业机会30多万个。从上海新锦江饭店的纸上“中国梦想”到成就未来世界十大保险巨头之一,陈东升演绎了一个“潮流创业家”的英雄史诗。

    1995年,张树新和她的先生投资100万元在中关村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化网站瀛海威,张树新在总结这段历史时认为自己“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但她无愧于“中国互联网教母”的称号。1995年,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张朝阳带着18.5万美元的海外风险投资回国创建了爱特信互联网公司,以公司创始人的威望,执著地领导企业发展,“搜狐进化论”成为一个当代中国企业管理的风范。

    第三代:全民创业家(2003~2029年)

    2003年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过两次修改,使《公司法》跳跃式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2003年《公司法》的通过为标志,第三代创业家诞生了,他们是全民创业家。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出现了全民创业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燃中国梦想简介 >重燃中国梦想目录 > 第二节 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