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过去 前喻文化和学富五车的长辈
实上新的地方和家乡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9 月初便寒气袭人,而在家乡要到10月人们才晒晒太阳;这里没有做小馅饼的葵花子,初夏采集的浆果是黑色的,不象家乡是红色的;而晚秋搜集的坚硬的干果虽说还叫着早先的名字,但形状却大不相同。这一切都给祖辈们的神聊加入新的内容:“在我们的老家哟,可不是这样的。”
对这些区别的敏悟为年轻的一代开辟了新的选择途径。他能够聆听和汲取新旧两地的不同观念,从家乡移居他处,既造成了迁徙的事实,也使年轻人的意识有所改变。如此,他可能珍惜这种反差,满怀深情地对待昔日遗留下来的令人怀旧的文物,但也可能把昔日的文物当成新生活的累赘而彻底抛弃。新的政府会要求移民们接受新的观念,放弃原有的生活习惯,给婴儿注射预防针,纳税,规定年轻人服兵役,送孩子们去学校里学习国语。即使没有这些要求,也会有其它压力反对一切都听从老年人的。如果老年人总是谈他们曾经住过的那带有传奇色彩的房屋——就象也门人迁居以色列时住过的那种房子;或者现在栖身于都市的下等公寓,却津津乐道地回忆爱尔兰式的古老而舒适的农家小屋;……总之,如果老一辈的言谈话语过多地流露出思乡怀旧的情感,这些唠叨就会引起年轻人的日益不满。因为过去的回忆无论多么美好,但毕竟无以果腹,无以抵御从旧屋的缝隙中吹进的阵阵寒风。
如此,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许多仍旧共同生活在移民社区中的人们能够放弃令人眷恋不舍的过去,不让对昔日生活的怀念打扰今天贫乏而单调的生活。那些曾经生活于以往的田园情趣之中,今天已经一贫如洗(如农民和无产者)的人们,也不再沉溺于对昔日的文化和历史的回忆,而是冷静地面对着目今艰难的生活。今天居住在美国东南部山区中的操英语的英伦三岛的移民后裔,过着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他们的文化确实来自英伦三岛,但是,直至一次大战期间被人发现时,他们从没有离开过自己所迁居的山谷。他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国家——美国一无所知,甚至对离他们最近的大城市的名字也不知道。然而,追溯其历史渊源,他们同样是在那场意义深远的国王和贵族的争斗中,为了寻求宗教和政治的自由而开拓新大陆的先驱。
早先古老的文化适应于不同的栖息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数量的人口。但是,今天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这种文化却是日薄西山,正日益衰落,在南美居住的印第安人十分善于编织,但他们只会编织装饰身体的佩带,而不会编织衣服。有些民族,其祖先来自有着严谨组织体系的帝国,但现在他们的亲族关系却成了唯一的社会组织形式。还有一些民族,如玛雅人和克列特岛人,虽然并未迁居他处,但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却已分崩离析,他们已经丧失了祖先文化的大部分内在特质。
所有这些变化都在改变着文化的本质。我认为,我们能够对变化的本质作出有益的区分,我们也能够指出在历史的那一点上发生了巨大的裂变——从此人们不再继续谈论前喻文化,而把现存的一切看成是不同于前喻文化的另一类型的文化。前喻文化及那种在巨大的变化之中仍在语言和忠诚观念方面保持着前喻方式的文化,其基本的和确定的特征是,由祖孙三代以上的人组成的群体都把他们的文化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地接受他们的祖辈和父辈视之为毫无疑问的一切。在这种状况下,人的全部行为中,习得的文化模式行为和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行为所占的比重很大,而有意识造就的行为所占的比重则很小。比如,人们指着圣诞节吃的馅饼说三道四,但马铃薯中放多少盐却无人计较。人们谈论着仓库门上画的防止牛奶变酸的符咒,但却无人过问饲料堆和牛奶棚的设置。如何关怀人和某些动物,男女之间的细微差异,饮食起居的习惯,存钱和